近日核医学物理研究所徐榭教授和硕士毕业生齐妙等发明人获授权一项发明专利——《用于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冷阴极X射线球管》。齐妙同学目前是美国约翰霍金斯大学的博士生。其他专利发明人还包括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程勇主任、闫冰物理师、姚蓓护士长,安徽慧软科技公司裴曦教授和中国科大陈志教授。
近距离放疗(Brachytherapy, BT)广泛应用于宫颈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头颈肿瘤、食管癌、其他妇癌等常见肿瘤的治疗。然而,目前国内主流近距离放疗设备、操作系统及放射源昂贵,临床医生操作流程复杂。常用的放射源Ir 192源的价格高昂,半衰期短,每三个月需要换一次,成本高,消耗大。且目前近距离放疗中使用的放射源有固定的伽马能量,辐射的穿透范围是固定不可变的,对患者的靶区状况来讲并非最佳,比如Ir 192源22%的光子(也称为“伽马射线”)能量高达468 keV,不可避免的辐照患者身体中一些远离靶区的健康部位。另外,目前常用的放射源Ir 192源需要特殊的辐射屏蔽装置,不方便携带。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冷阴极X 射线球管,对人体内使用的内照射放射源进行了创新设计,可以对球管发出的X射线的角度和能量能进行选择和调整(也即所谓的调强适型的近距离放射治疗, IMBT),能够对包括宫颈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放射性治疗起到改善,有效降低传统治疗器材的消耗成本,提升放射治疗的安全性。这种新型放射源在不用时没有放射性, 携带方便、安全。这个专利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IMBT的放疗设备技术, 具有相当可观的产业化前景。
该专利得到了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2023s07020020)经费支持。

基于冷阴极的X 射线球管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