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

辐射防护

 

介绍:辐射防护是原子能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人类免受或少受电离辐射危害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其基本任务是保护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促进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则能发生有害作用。在电辐射作用下,机体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放射损伤和慢性放射性损伤。短时间内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损伤,平时见于核事故和放射治疗病人。而较长时间内分散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生育力受损等。另外,辐射还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儿的死亡和畸形。

1)环境(土壤、大气、水)监测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确定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简单地说,了解环境水平,进行环境监测,是开展一切环境工作的前提。

环境监测通常包括背景调查、确定方案、优化布点、现场采样、样品运送、实验分析、数据收集、分析综合等过程。总的来说,就是计划-采样-分析-综合的获得信息的过程。

50 年代,即早期的环境监测主要采用分析化学的方法对污染物进行分析,但由于环境污染物含量低(通常是ppmppb级别)、变化快,实际上是分析化学的发展,被称为污染源监测阶段。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污染不仅包括化学物质的放射性污染,也包括环境背景值的监测,环境监测的范围扩大,手段更多,这个阶段被称作环境监测阶段。后来,环境监测技术进入自动化、计算机化,发达国家相继建立全国性的自动化监测网络,这个阶段被称为自动监测阶段。

2)医用/工业加速器及其他射线装置设计及评估

 

对于符合正当化的放射工作实践,以放射防护最优化为原则,使各类人员的受照剂量不仅低于规定的限值,而且控制到可以合理做到的尽可能低的辐射水平。这一考虑包括了正常运行、维修以及应急状态,也包括了具有一定概率的导致重大照射的潜在照射的情况。屏蔽设计的一般原则(偏安全原则):决不允许低估辐射水平,但也不能过分高估。设计选用相关源最大辐射发射频率,对源项应用的的扩展留有余地,考虑周边环境的变化所致的影响以及分区域设计。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人身安全系统和机器安全系统两个方面的系统设计。

3)辐射防护法规/校准

 

辐射防护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是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辐射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医院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加强对辐射防护设施的管理维护,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做好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必要的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辐射防护宣传教育,提高辐射防护意识;发生辐射事故时,及时协调处理,协助有关部门处理辐射事故。

4)患者、职业人员、公众的剂量学

辐射剂量学当前主要活动的领域很难明确地划分现代辐射剂量学的领域,它不断地随着电离辐射应用范围的开拓而发展,但有几个领域是较为成熟或较为广泛应用的,例如量和单位电离辐射剂量学基、标准活度的基、标准以及各主要应用电离辐射领域内的辐射剂量学如辐射防护剂量学放疗剂量学。 辐射剂量学是用理论或实践的方法研究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能量传递的规律,并用来预言、估计和控制有关的辐射效应的学科。辐射剂量学的研究和应用,早期仅限于医疗方面,今天,它已成为一个专门的技术领域,广泛应用于辐射防护、医疗、生产和科研等各个方面。辐射剂量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电离辐射能量在物质中的转移、吸收规律;受照物质内的剂量分布及其与辐射场的关系;辐射

剂量与有关的辐射效应的响应关系以及剂量的测量、屏蔽计算方法等。从而为研究辐射效应的作用机理、实施辐射防护的剂量监测和评价、进行放射治疗与辐射损伤的医学诊断和

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6)辐射监测及装置

用以对核辐射和粒子的微观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传感器件、装置或材料。 辐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当粒子通过某种物质时,这种物质就吸收其一部或全部能量而产生电离或激发作用。如果粒子是带电的,其电磁场与物质中原子的轨道电子直接相互作用。如果是γ射线或 X射线,则先经过一些中间过程,产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或电子对,把能量部分或全部传给物质的轨道电子,再产生电离或激发。对于不带电的中性粒子,例如中子,则是通过核反应产生带电粒子,然后造成电离或激发。辐射探测器就是用适当的探测介质作为与粒子作用的物质,将粒子在探测介质中产生的电离或激发,转变为各种形式的直接或间接可为人们感官所能接受的信息。辐射探测器给出信息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粒子入射到探测器后,经过一定的处置才给出为人们感官所能接受的信息。例如,各种粒子径迹探测器,一般经过照相、显影或化学腐蚀等过程。还有热释光探测器、光致发光探测器,则经过热或光激发才能给出与被照射量有关的光输出。这一类探测器基本上不属于核电子学的研究范围。另一类探测器接收到入射粒子后,立即给出相应的电信号,经过电子线路放大、处理,就可以进行记录和分析。这第二类可称之为电探测器。电探测器是应用最广泛的辐射探测器。这一类探测器的问世,导致了核电子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的出现和发展。